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長知識】DIY實驗風險/釀酒發酵 「密封」玻璃瓶恐爆裂

台灣盛產水果,葡萄、木瓜、棗子、芭樂、龍眼等許多水果都能拿來釀酒,釀酒雖不難,但不少人使用玻璃瓶且保存方式不當,釀造過程酒瓶爆裂,白忙一場,還有人因爆瓶碎玻璃四散飛射,差點沒命。



遠東科大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陳坤上說,很多家庭會自釀水果酒,他因從小就聽大人講釀酒時酒甕要密封,讀博士班時一次拿玻璃瓶釀酒,為了加快瓶內發酵作用,用力搖了幾下瓶子,才轉身出房間,就聽到一聲爆炸,整個房間滿是碎玻璃,「晚幾步出門,可能就沒命。」

陳坤上說,現在教學生釀酒,都會一再提醒,「酒瓶千萬不要完全密封」。他說,古人的酒甕與封甕材料,都有毛細孔或細縫,酒類在發酵過程產生過多二氧化碳時,能從毛細孔微量溢散,不致爆瓶。但前人的經驗,已不適用於今日的容器。

水果酒釀製原理,是以酵母菌吸收水果中糖養分增殖,發酵產生酒精與二氧化碳。使用不同種類的酵母菌,生成的酒就不同,水果多含天然酵母,可以只加糖,但許多人為確保發酵成功,購買純酵母菌添加,酵母以溫水攪勻後,倒入發酵桶並用力攪拌後加蓋發酵,一般發酵溫度約20-30℃,發酵時間約兩到三星期。

陳坤上說,發酵停止後可將酒過濾,去除果實及菌體殘渣,讓酒色澄清,因水果酒不易保存,水果酒業者多添加二氧化硫作為抑制劑,防止再發酵,但自家釀的酒不必放抑制劑,但也只能放在冷藏室保存。

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