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究竟在比什麼?

來源:親子天下雜誌

翻開報紙媒體,關於12年國教的新聞,似乎都簡化為一個討論:超額比序。

在教育部的規劃中,103年上路的12年國教,每個招生區都應該至少有75%的學生可以免試入學。

但並不是所有免試入學的學生都可以一個蘿蔔一個坑平均分配到所有學校。 當需求大過供給,A校只釋出600個免試入學名額,卻有800個學生想要來就讀,到底是哪600個學生可以順利進入?這些學生就得來比一比了。

比什麼?教育部提供了「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參考一覽表」,各招生區再就一覽表中的條件定出自己縣市內的比序原則。 教育部訂出的參考項目包括:會考成績、志願序、就近入學、無記過紀錄、體適能、各項競賽、服務學習、體育藝能科等均衡學習……13項。


除了會考成績外,多數項目採「門檻式」計分,沒有分分計較、高分與低分的差別。

積分只有「及格」與「不及格」兩種,希望藉此鼓勵學校和學生都有機會多元發展,參與考試之外的活動。

2月中,教育部委託宜蘭縣及彰化縣訂出範本供各縣市參考。範本一出,引來許多不滿,反對的理由不外是:過去基測時代比的東西很單純,就看PR值;但是12年國教一推「免試入學」,可能競爭更激烈,從比5科成績到連體育藝能科都要比。也可能資源多的孩子才有機會參加競賽,窮人家孩子永遠比不過。




過多原則恐造成惡性競爭

更普遍的批評是,這麼多的比序原則,家長根本看不懂、記不住。

目前除了北北基仍未定外,其他14個招生區的比序條件都已出爐,有的招生區的比序條件高達11項,最少的也有7項。

全國家長聯盟日前對外公布了「最友善」及「最不友善」招生區。將不會造成學生或家長惡性競爭的列為「友善指標」,包括:扶助弱勢、特殊身分、就近入學、適性發展、志願序、服務學習、畢業資格、無記過紀錄、出缺席紀錄等9項。

「不友善指標」則是指家長或學生看到後會感到緊張,並開始尋求得分的方法,以致造成惡性競爭,包括:教育會考、競賽成績、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體適能、均衡學習、幹部任期、獎勵紀錄、社團參與、其他及英語檢定能力等10項。

全家盟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在總統馬英九出席的「12年國教座談會」中建議,各區的比序原則應該簡化,不要超過3個。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公開回應,會督促各縣市簡化超額比序原則。

4月中旬之前,媒體所報導的超額比序原則,還不是最終版,只是拿出來讓各方討論的初步草案,所有比序原則預計4月底會定案。

其實精英家長最關心的「25%特色學校招生原則」,除了美術、體育、音樂特殊才藝班之外,各招生區傳統明星高中怎麼考,也會在4月底一併公布,基本上就是5科學科考試後,採推薦甄試或登記分發的方式。

至於哪些明星高中要被列入特色招生學校?他們要如何選擇學生?有多少名額?要到明年8月才會公布初步的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